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清河村

清河村

关键词:清河村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阎良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wangshasha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228

   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

清河村
     清河村,位于阎良城区西南5公里处,北邻慕郑村,东连新农村,南接民合村,西与临潼徐杨乡隔清河相望。村委会设在义合组,共辖义和、樊家、李袁3个村民小组。现有耕地420亩,全村总人口1091人,人均纯收入6800元。民国时期曾为临潼县阎良镇第四保。建国初,属临潼县阎良区聚合乡。1958年公社化时,因地处清河东岸,又取丰收之意,故取名“清丰大队”, 属阎良公社。1962年,清丰大队分队,随之更名为义和大队。1964年划归谭家公社。1981年地名普查时,因与方圆多个“义和”重名,遂更名为清河大队。1984年改称清河村,归临潼县振兴乡。 1987年8月1日,随振兴乡一起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。
     村域土地平坦肥沃,水利条件优越,主产粮、棉,兼种瓜、果、蔬菜等作物。近年来,群众充分利用清河自然条件的优势,发展了养鱼池、莲菜池,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由于农业科技不断发展,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,粮食产量从过去的亩产二三百斤,提高到1000余斤。蔬菜、瓜果种植已形成规模,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而且绿化美化了村组环境。
    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清河村民住宅大部分为土木结构的草房,李袁村民大部分住在窑洞内。改革开放以来,村民都盖起了砖木结构的房屋,部分村民还盖起了楼房。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,除村组主干道硬化外,3个村民小组巷道硬化也基本完成,其中义和1100米、李袁1100米、樊家620米。全村现有5吨以上的运输车5辆、小型汽车11辆、大中型铲车5辆、柴油三轮车4辆、五轮车8辆、收割机两台、摩托车和电瓶车多达320辆。清河村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振兴磷肥厂、振兴水泥制管厂、振兴铸造厂,其次为铝铁门厂。全村共有商店6家、定点合作医疗站1个、具有资质的卫生所两个、餐馆1个。
       一、村组概述
      (一)义和组  
      位于振兴街办西南3公里处的清河东岸,东北接永立村,东南连新农村,西南与樊家、李袁接壤,西靠清河,北与陈家、邓家村相邻。1949年有218人,现有163户,603人,耕地面积110亩。土地平坦,处在泾惠四支渠两侧,均可灌溉,水利条件得天独厚,主产粮、果,兼种瓜、菜等作物。
该村村民大部分系山东莱芜县移民后裔,其祖上于清代光绪十年(1884年)左右迁此定居。因有武举张沛,武艺超群,闻名乡里,故人称该村为张沛庄子;又因地处黑水桥(黑策桥)之东,又叫黑水桥庄子。1934年国民党实行保甲制时,属临潼县阎良镇第四保。后取和睦相处之意,更名为义和村,沿用至今。该组姓氏以张、曲、狄、刘为主,另有王、芦、亓、任、侯、洪等。
     (二)李袁组  
     该组位于振兴街道办西南3.5公里处的清河东岸,分别与樊家、义和为邻。1949年全村有185人,现有52户,243人,耕地面积200亩。土地平坦,均可灌溉,主产粮、棉,兼种瓜果、豆类等。因村民以李、袁两大姓为主,故名李袁村。早期该村建有城堡,清末毁于兵燹,幸存村民于清河东岸挖窑而居,故有李家壕、袁家窑之称。建国后,人们陆续搬到现址。该组姓氏以李、袁为主,另有梁、曹、汪、孙、杨、芦等。
     (三)樊家组
      该村位于振兴街道办西南3.7公里处清河东岸。东邻新农村,南接瓦杨村,西北与李袁村连界,北与义和村相邻,西靠清河。1949年全村有125人,现有60户,245人,耕地面积110亩。土地平坦,均可灌溉,主产粮、果、瓜、菜等。樊氏家族于清末年间从关山镇樊家堡迁此建村。因城东门遥对荆原上的汉太上皇陵,故村名为 “陵堡村”,后又称樊家村,沿用至今。解放前,该村隶属临潼县阎良镇第四保。该组姓氏以樊、云为主,另有张、王、宿、姚、刘、席、付等。
       二、本村人物
      狄福元 又名盛名,中共党员,义和组人。生于1931年,1949年参军, 1951年在朝鲜五圣山战斗中牺牲,被追认为革命烈士。
     党再富 老红军,清河村李袁组人。现已病故。
      任瑞  义和组人。现任中国海军驻西飞公司军代表。
     狄怀兴  中共党员,义和组人。曾先后任铜川市建设局局长、党组书记。现已退休。
     曲帮峰  中共党员,义和组人。曾先后任振兴人大副主任,阎良区信访局局长。
     云明德 樊家组人,曾先后任陇县林业局局长、宝鸡马头滩林业局局长、党组书记。现已退休。
     樊念学 樊家组人。现任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。
      三、文物古迹
    【古城堡】 樊家、李袁两个村民小组,民国时期尚存有较坚固的城墙,开有城门,解放后被毁。现有樊家组樊氏家族仅存的砖土木结构的房屋一座,面积约60平方米,具有古建筑风格。
    【古庙】 李袁组的清河东岸,原有药王庙一座,占地两亩左右,修建年代不详。庙宇坐北朝南,大殿内设有三洞。西洞为送子娘娘塑像,中洞供药王孙思邈,东洞奉着观世音菩萨。三洞内皆有壁画,独具一格,千姿百态。院内有古柏、古槐数株,枝繁叶茂,苍翠可人。过去每年阴历二月初二,这里都要举办庙会,周围乡民络绎不绝前来观看,有社火、自乐班、大戏等演出助兴,热闹非凡。1966年,该庙被毁,仅存残迹。
     【黑策桥】 清河村西北处原有一座黑策桥,因唐代尉迟敬德黑夜策马过此而得名,解放前当地群众亦称此为黑水桥。1926年镇嵩军围攻三原,曾在此和陕军王绍猷部打过一仗。1937年,因山洪暴发,河水大涨,冲坏了桥身。1945年,徐杨的王子龙等组织人力对桥进行修补,完工后立有石碑以记其事。桥长13.6米,宽7.2米,高7.5米,有两眼桥洞,洞宽5.2米,高6米。1973年,临潼县在樊家村修建抽水站,后来栎阳又修了拦水坝,黑策桥逐渐湮没于水中。
        四、教育简史
      清河小学,前身为“樊家小学”,校址在今新农村彭家组。时任阎良镇第四保保长陈富兴、樊俊卿等人组织力量于1937年建成该校,初名樊家小学。1960年,因新农、民合、义和合为一个大队,故更名为新合小学,位于义和、李袁、樊家之间。1962年9月,新合大队又分为三个大队,学校随之搬迁,并更名为义和小学,时有学生129人,教师8人。1981年,更名为清河小学。2002年9月,并入新农小学。
        五、特色介绍
     清河村地处清河东岸,河道中建有多处鱼池,主产草鱼,3月投放鱼苗,11月捕捞。所产草鱼主销于阎良市场,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求。
        沿河建有许多莲菜池,所产莲菜远近闻名,主要销往阎良及周边等地。
       果树种植初步形成规模,柿子、梨、杏种植面积逐年扩大,樊家组有70余亩,全村已达百余亩,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云胜利)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29-86208688 传真: 邮箱:w710089#126.com
地址:阎良区前进路新世纪广场对面 邮编:71008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西安达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