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副刊[原创]后生且说《隆中对》 李若冰

  • 大荆山报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122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2/8/15 18:00:52
  • 来自:陕西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阎良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后生且说《隆中对》



□ 李若冰



  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汉室将倾,群雄逐鹿。涿郡刘备,势弱志大,然屡败屡战。经谋臣徐庶指点,刘备前往隆中,三顾茅庐,请名士诸葛孔明出山。应对刘备垂询,孔明在进言中全面阐述了战略设想,史称《隆中对》。

  作为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,《隆中对》对“三国”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对其成败得失,后世见仁见智,评论不一。学生不揣浅陋,也来议论几句。

  

  刘备垂询:“汉室倾颓,奸臣窃命,主上蒙尘,孤欲新大义于天下,而智术短浅… …君谓计将安出?”

  孔明进言:“… …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可与争锋。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引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。荆州北据汉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蜀,此用武之地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… …将军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戒,南抚夷越,外结孙权,内修政理,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,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也。”

  

  孔明高瞻远瞩,精辟地分析了群雄态势,以曹操为敌手,引孙权为友军,找准了刘备的位置。联孙抗曹,首取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,三分天下的轮廓渐次成形。又待机取了荆、益二州,横跨荆、益,剑指中原,完全实现了《隆中对》的前期战略设想。

  刘备集团利用荆州牧刘表、益州牧刘璋的弱点,不失时机地夺得荆、益二州。然后西和诸戎,收服马超;南抚夷越,七擒孟获;东和孙权,婚姻结盟;北拒曹操,钳形攻势;内修政理,休养生息,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。

  所谓时机,即“天下有变”,条件成熟;所谓方略,即将荆州之军,以向宛洛,益州之众,出于秦川;两路夹击,逐鹿中原,消灭曹魏,复兴汉室。这个战略设想,在一定条件下,也是有可能实现的。但历史没有成全这个条件。

  孔明进言《隆对中》时,年仅27岁,以当时的历史条件,如此料事如神的远见卓识,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的聪明才智,加上孔明六出祁山,兴师讨魏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的不懈奋争,激励后世,倾倒先贤。诗圣杜甫有诗云:“诸葛大名垂宇宙,宗臣遗像肃清高,三分割据纡筹策,万古云霄一羽毛。”倾情赞誉孔明为宗师大臣,可与开创商、周两朝大业的伊尹、吕尚比肩,功业超越了开创汉室的萧何、曹参;赞美孔明的人格功业、流传万古,如翱翔天际的凤凰,独步云霄。是历代赞美诸葛亮、推崇《隆中对》的代表作。

做为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,《隆中对》前期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功,展示了它的前瞻性与可行性。但由于其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误,又导致了蜀汉惨痛的亡国苦果。

荆州地处三江交汇点,乃兵家必争之地。逐鹿各方,虎视眈眈,弱小一方,难以据守;面对强敌曹操与善于水战的孙权,刘备背上荆州这个包袱,为后期失败伏下引线。益州受困秦岭,易守难攻。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。若励精图治,偏安一隅,当可自保;若据此北伐,兵员后勤,难以为继。

刘备国弱兵寡,又横跨荆、益,关羽、刘备、孔明分兵驻守荆州、成都、汉中,三分兵力,战线千里,首尾不能相顾,犯了兵家大忌。荆州关羽刚愎自用,外结怨孙权,内遗恨部署,受魏吴两军夹击,败走麦城,终致身首异处,全军覆没,蜀汉遭受重创。刘备不顾大局,尽起倾国之兵,为关羽复仇,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,大败而归。蜀汉连受重创,从此从巅峰跌落,走向衰败。

三分兵力,仅余其一,连受重创,蜀汉危矣!《隆中对》规划的战略前题已不复存在!其时本应审时度势,修改战略,韬光养晦,愈合创伤。但孔明人格受忠、信所困,反倒六出祁山,北伐曹魏,终至力竭,星陨五丈原,进一步耗损了蜀汉的余力。孔明的学生姜维,更不知“与时俱进”,继续组织北伐,耗尽了蜀汉残存气力。终以蜀汉败亡的悲剧落幕。

  对《隆中对》战略方针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失误,古今人物,皆有批评。宋人苏洵在《项籍》中指出:“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,我知其无能为也……我尝视蜀之险,其守不可出,其出不可继,兢兢而自安,犹且不及,而何足以制中原哉?”这个评语,触及要害。今人大战略家毛泽东在《读文史批语》中指出:“其始误于隆中对,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。其终则关羽、刘备、诸葛三分兵力,安得不败。”毛氏点评,振聋发聩,一语中的,入木三分。

  审视历史,蜀汉的兴亡,成业《隆中对》,败也《隆中对》。孔明是人而非神,同样《隆中对》是谋臣的方略而非天书,他们不能不受历史的局限。而历史已成过去,历史没有“如果”。后生所议只是《隆中对》战略的成败得失,而非总评孔明的一生功过。   

(李若冰,西飞子弟,现就读于西铁一中高二年级)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