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北马村

北马村

关键词:北马村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阎良之窗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wangshasha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01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北   马   村
     北马村位于关山镇东北7公里处,居富平、渭南、阎良3县(区)交界,为西安市东北最边远的村。该村辖6个自然村,11个村民小组,村委会设在卜家。该村建国初有825人,现有568户,2156人,耕地面积5092亩。2005年实现小康村,2009年人均纯收入6191元。
      民国时期,北马村为临潼县关山镇第六保所辖。建国后,行政区划变更频繁。1956年成立初级农业社。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社,土地、农具、牲口统归集体所有。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,设井陈大队。1959年与现傅马大队合并,设新兴大队,大队部设在傅马。1962年新兴大队分为傅马、北马两个大队,北马大队部设在卜家,下辖北尖角、南尖角、马东、马西、卜家、井陈等6个生产队,总人口1206人。后有三门峡库区迁甘返陕华阴移民共150人,分别落户于北尖角、卜家、马东、马西等四个生产队。文化大革命中,大队更名为红旗大队,1971年恢复原北马大队名称。1984年,更名为北马村。同年将北尖角分为尖东、尖中、尖西,卜家分为卜南、卜北,井家分为井南、井北。至此,北马村共下辖11个村民小组。1987年随区划调整,由临潼县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。
      北马村交通便利,土地平坦,村组街道水泥硬化,出村道路四通八达。渭交抽七支、八支渠可灌全村耕地,粮经种植比例为4:6,农民收入以种植、养殖、运输、农副产品深加工、外出打工为主。目前甜瓜、蔬菜种植面积3200亩,有百头猪场3个、大型收割运输机械20台、水泥制品和木器加工企业3个、粮食收购点两个、农产品加工点两个、建筑队6个、连锁超市4个、合作医疗站1个、小学1所、百人锣鼓队1个、民间乐队3个、秧歌队3个、歌舞团1个。
      一、村组概述
     (一)北尖角
      北尖角是西安市东北方最边远的一个自然村,因地处原临潼县县域东北角,故称“北尖角”。该村有尖东、尖中、尖西三个组,建国初有220口人,现有村民572人,耕地面积1500亩。
      相传明初,山西一席姓人家拖家带口逃难在此地落户。明孝宗弘治年间界坊一叫王福的迁到尖角,给席家打工。后席族衰败绝嗣,王福继承席家土地继续耕种。王福有五个儿子,形成了王家五门,创立了王氏家谱,其可知的谱系为:“兴、世、建、彦、林”,“林”辈后未续。后尖角烂堡子(今南尖组)一姓焦户因堡子人烟稀少,迁到尖角居住。焦家无子,王福一子为其顶门。清道光年间,商县蔡道广招赘于王家,其后裔仍姓蔡,并按“道、略、定、乾、坤”的蔡家谱系传承。王氏先祖神位供奉于界坊,每年清明节、年三十,尖角的王氏后人都要到界坊祭拜祖先,另有临潼北田尖角及康村的王氏后人也都到界坊祭祖。1935年,尖角的王氏后人将先祖神位请回尖角祠堂供奉。祭拜的先祖除顶门焦姓一祖外,其四祖为“王、蔡”两姓同祭。“文革”中,祖先神轴被烧毁。马姓属1953年由河南偃师到陕,后在傅马大队打铁为生, 1983年实行责任制后,落户尖角。安、袁、史、田、任等姓为1962年迁入的华阴移民。尖角明朝年间修筑有城池。有“洪宪元年”(1916年)所建的祠堂。尖角村庄分布为三片,尖东住原村中的南北渠以东,尖中、尖西两组住在渠西。村庄位置人称“卧牛穴”,人杰地灵,人才辈出,有在外干部、职工、大学生150多人,出外务工人员300多人。文化底蕴厚重,文化生活活跃。1968年村人曾排演了大型秦腔剧目《沙家浜》、《白毛女》、《海港》、《三世仇》、《血泪仇》及部分折子戏。村里现有锣鼓队、民间乐队、木偶剧团、歌舞团等,有诊所、百货超市各1个,收割机、运输机械8台。
      (二)北马(罗村马)
       北马原名罗村马,有马东、马西两组。建国初有186人,现有115户,430人,耕地面积1200亩。相传明万历二年(1574年),山西一罗姓逃难流落此地,取名“罗村”。清同治年间,罗村遭兵燹,罗家人逃亡他乡。马姓村庄在罗村以南仅50米处,故取名“罗村马”。马姓是该村大姓,明朝时从山西逃难此地落户,立有家谱,近几代谱系为“碧、清、玉、俊”,之后未续谱。马姓家族原有三大支,清末一支迁康村居住。另有刘姓为1930年逃荒而来,武姓1947年由河南逃荒居此,甘、饶、杨、丁等姓随女嫁落户该村。赵、安、袁、李、屈等姓为1962年由三门峡库区迁入的华阴籍移民。罗村马有明朝所筑城墙,清末已全部被毁。该村居关山镇北环公路沿线,交通便利,人均耕地二亩多,种植业发展潜力很大。现有锣鼓队1个、建筑队1个,并有个体工商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。种植业以粮、瓜、果、蔬为主,生猪、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。
         (三)南尖角
       南尖角位于关山镇东北6公里处.建国初有96人,现有48户,200人,耕地面积420亩。村民分两片居住,老庄子以南是1987年后分家的新住户。该村有岳、高、于、王、邱、郭等姓。清末该村毁于战乱,凄惨荒凉。后有焦姓从田市逃难在此落户,因村子距北尖角近,习惯叫“尖角烂堡子”;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岳姓从山东逃难此地落户;后有高姓由河南邓县逃难到此,在尖角烂堡子以南200米处筑窑居住;再有于姓由山东淄川、王姓由山东青州府安丘县逃难至烂堡子落户;1947年,姓邱的由山东逃荒到陕,几经辗转,在此落户;1956年郭姓兄弟到该村做挂粉生意,后携带妻子从蒲城范家迁来落户。1962年和傅马分大队后,烂堡子正式叫南尖角。南尖角原有明末所筑古城墙,村东南角现存残墙遗痕一处。南尖角人头脑灵活、互助团结、和睦相处、能吃苦、善经商,经济发展较快。现有个体粮庄1个、百头生猪养殖场1个、大型收割机运输机械4台。于云海在外做农机销售。青壮年多外出打工。
        (四)卜家
     卜家有卜南、卜北两个组。建国初有203人,现有124户,465口人,耕地面积1030亩。有卜、赵、刘三姓。明天启五年(1625年),田市一卜姓逃难到此安家,取名“卜家村”,次年赵姓由山东逃难落户卜家。明末,筑有城墙,现仅存残迹。清道光年间,卜姓人丁兴旺,而赵姓香火延缓,赵姓将其姓刘的外甥由东兴冉家迁到卜家。至此,卜家形成三姓。安、程、袁三姓为1962年迁入的华阴移民。卜姓谱系为“云、青、春、居、文、耀、永、恒、承、宗”。“永”辈之后沿续渐乱。清末,卜姓有逃难落户富平县老庙的,有投亲落户关山套城的,有迁移傅马的。卜家有“洪宪元年”所建祠堂,门前有明末所栽古槐一棵,现依然茂密旺盛。
     卜家地理位置优越,关山镇东环公路沿村通过,村口公路向东直通下吉,道路四通八达。沿路有超市两个,修理、加工、餐饮等服务摊点3个。另有民间曲子、皮影、锣鼓、秧歌、乐队等。
        (五)井家(靳家)
       井家堡有井南、井北两个组。1949年有34口人,现有81户,309人,耕地面积550亩。清顺治五年(1648年),田市一靳姓迁入此地,村取名“靳家堡”。同治十年(1871年)田市一姓井外甥迁入落户,靳姓香火不旺,最终绝嗣,仅留井姓一族。井氏家族谱系为“绩、百、长”,“长”辈后再未续谱。“洪宪元年”(1916年)井百兆为村立石额改名为“井家堡”,但习惯上人们还叫“靳家”。1948年冯、李、楚三姓从井户买得土地,迁来落户。1950年,有孙家村孙、赵、李三户迁入井家。1984年,井家分为井南、井北两组。井家原有井姓所筑城墙,现已无迹。现有合作医疗站1个、骨科诊所1个、水泥制品厂两个。该村在外包工程干技工的较多,剩余劳动力出外打工。
        (六)陈家
       陈家是个较偏的独立庄子,习惯叫“陈家庄子”。该村1949年有42口人,现有49户,180口人,耕地面积450亩。明嘉靖二年(1523年),有一陈寡妇雇工在此种地,后搬来入住,随之又有伙计、逃难的在此落户,形成庄子,故称“陈家庄子”。清同治年间,为躲避战乱,陈姓有的迁到小胡,有的迁到东庄。陈寡妇无嗣,遂将其马姓外甥迁来续嗣;清末岳姓携妻带子从山东逃荒在此落户,招赘周姓为婿;次年冯姓由山东迁入,为女儿招赘刘姓为婿;王姓做生意由长安到此落户;1920年楚姓两兄弟从河南逃荒来陕,一落户井家,一落户陈家;1932年史姓由河南逃荒迁入;1971年阎、郗两姓从蓝田迁入;1969年贾姓由安徽逃难于此落户。建国前,陈家庄子人口少,先与靳家编为一甲,建国后仍与靳家编为一村。1955年农业合作化后,与靳家是一个队,叫井陈队。1962年与傅马分队后,井陈为北马大队所辖,遂分为井家、陈家队。1984年改称陈家组。陈家虽地处偏僻,人少地多,基础差,但村民能吃苦,种植多样化,瓜果蔬菜种植有特色,管理有经验,经济效益高。
         二、本村人物
        卜春华(1905~1943)卜家组人。中共党员,1943年在眉县被害,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。
         马新发 北马村马西组人。1953年2月出生,中共党员。现任重庆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,兼任重庆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。在任期间曾先后获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、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,主编出版《中国共产 党革命精神研究》等专著四部。
       王建英 1949年3月出生,北马村尖角西组人。大专学历,自幼爱好书画,坚持临习历代名家碑帖,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质朴、自然、雄浑大方的艺术风格。现为中国书画学会会员。2009年获全国首届湘中书画电视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书法“优秀奖”、北京举办的建国六十周年书法比赛金奖、共和国杰出书法家称号。
      王仲德 北马村尖中组人。1941年出生,1968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,后在铜川市二中执教。1984年调铜川市志办直至退休。现为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员、长安佛教研究中心研究员、铜川玉华玄奘研究所所长。主要著作有《玉华寺》、《铜川旧志拾遗》、《柳公权与范宽》、《玄奘圆寂后》、《宜君杨素蕴》、《古县下邽》、《铜川史料辑佚》、《古邑栎阳》等。      
    王俊杰 北马村尖东组人。生于1932年2月,1968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桥梁与城市建设专业,高级工程师,西安路桥公司总工程师。2001年视察公路建设途中因车祸殉职。编撰出版有《公路工程手册》,适用于全国公路系统。1985年被载入《陕西名人录》。
      蔡定远 北马村尖东组人,1926年8月出生。1945年入伍,同年考入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五防毒大队学习。1949年弃暗投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文化教员。1950年入四川政法学院学习,期满分配兰州某军校后勤处任职。1964年参加中共党校学习,后任兰州市委党校教授。
    王印郎  生于1958年,北马村尖东组人。1975年服役于陕西青砭县武警中队。1987年在西安武警指挥学院学习。1989年在陕西武警总队老干处任办公室主任。1999年转业任蓝田县委副书记。2009年调长安区任区委常委、纪检委书记。
       三、文物古迹
     【尖角古城堡】 明朝年间修筑,城体东西长280米,南北宽150米,下宽2米,上宽1米,高5米,城池宽8米,深2米。有东西两城门,门洞高3米,宽2.8米。城门上立有挂灯之杆,白天开启大门,夜间亮灯,派丁巡夜打更。民国年间不再设防。1962年被当作粪土全部刨挖,现仅留东北角残城一块。
    【卜家祠堂】 在卜家北城门口,建于1916年,为卜氏家族祭祖所建。祠内供奉先祖神位,一直被视为神圣之地。每年除夕,其家族齐聚,无论迁外地何处,都回来祭拜祖先。祠堂前有古槐一棵。1935年,祠堂被改建为学校。建国初,祠堂被拆除,现仅留古槐一株。
     【井陈城隍庙】 建于1916年,占地900平方米。庙内有祭案、神像,庙门前有铸鼎一尊、铸钟一口。附近村民多来此祈神求雨、求子、问吉凶、求平安,被视为神圣之地,经常往来人流不断。1933年被改建为学校,鼎、钟等物件流失,无法寻觅,朝拜从此结束。
        四、教育简史
    【北马小学 地处卜家村北100米,始建于1972年,学校坐北向南,占地1260平方米,有砖木结构教室11座、教师宿舍15间、办公及会议室5间、电教室1个,是所完全小学。1995年有教职工16人、教学班12个、在校学生360名。2008年实行撤校并点,三年级以上学生并入傅马小学。2010年5月三年级以下学生也并入傅马小学。
     【井陈小学 原为井陈城隍庙所在地,1933年修建中山门楼,改造为学校。学校占地四亩,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,有教室6座、教师宿舍等房舍12间,生源有卜家、北马、小胡、井陈的学生。1960年后,学校为井陈附近几村合办,教师工资由理事会从各队筹凑。1968年后,学校为大队办学,公办教师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派,国家发工资,民办教师由村上雇请,生产队记工分,国家发补贴。1970年设初中班,小学、初中共有学生130多名。1972年五年级以上并入北马七年制学校。1985年学生全部并入北马小学,取消井陈小学。
    【尖角小学 地处尖角村中部,坐北向南。学校原为尖角祠堂。1933年修建中山门楼,改造为尖角小学,学校共占地1400平方米,建筑面积280平方米。1960年学校设有理事会,有南尖角、北尖角的学生共20多名。学校的校舍修缮、桌凳添置,教师吃饭、工资等均由理事会商定筹凑。1972年因村中修渠,校址迁至村南。1985年学生全部转入北马小学,尖角小学至此撤销。
       五、地方特色介绍
    【北马威风锣鼓】  该村建国前就有鼓队,有二十几人,年龄多在四十岁以上,主要在年三十的拜祖、灾荒年的祈雨祭神、村里出现大事或名人来村时助威助兴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有队员150多人,统一训练,统一服装,主要参加村民间的婚嫁迎娶、企事业单位的商业活动、开业庆典及大型的文体表演等社会活动。1993年获关山镇锣鼓大赛一等奖;2000年获区文化局组织的锣鼓大赛一等奖;曾代表阎良区赴市参加市级庆典活动。
       威风锣鼓谱源自战国,为战鼓谱,其鼓点紧凑有力、浑厚雄壮,连环滚动,伴有号子,阵容庞大,气势宏伟,声威并举,变化多端。用于作战,可使敌方闻风丧胆,不战自溃,使我方士气倍增,催人奋进。
       【唢呐演奏】 唢呐演奏是当地一特色文化项目,盛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。目前有规模的演奏专业队有五支,总人数40余人。2000年代表关山镇组队参加区世纪庆典活动,队员人数逾百人。平时,方圆几十里凡有婚丧嫁娶,都要请乐队演奏,队员统一着装,阵容宏伟壮观。队员井成刚的吹奏技能独特,能同时吹奏八口唢呐,能用鼻孔吹奏乐曲,能在吹奏同时表演口吐丝带,方圆几十里独一无二,堪称当地一绝。市电视台曾对其作过专题采访报导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(王波)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29-86208688 传真: 邮箱:w710089#126.com
地址:阎良区前进路新世纪广场对面 邮编:71008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西安达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